主页 » 正文

侯景之乱,始末?

十九科技网 2025-05-07 20:13:57 114 °C

一、侯景之乱,始末?

东魏武定五年(梁太清元年,547年)正月至552年,侯景先后叛东魏、叛梁以及被讨平的战争。主要分侯景叛东魏之战、侯景叛梁之战、侯景攻三吴之战、萧绎讨平侯景之乱。

547年,南朝梁武帝萧衍在他统治末年,接纳了北朝东魏将领侯景的投降,结果引狼入室,发生了长达4年的“侯景之乱”。侯景字万景,怀朔人,先属北魏尔朱荣,继归东魏高欢,任镇守河南大将。

547年高欢死,恐被高欢子高澄所杀,降西魏,不成,反受到东、西魏夹击。侯景求助南方梁朝,梁武帝认为这正是恢复中原的好机会,于是接纳了,封为河南王。

第二年,侯景便与梁宗室萧正德勾结,举兵叛乱,南渡长江,回攻梁都建康的核心台城130余天,城中饥病交加,人口剩下十分之二三。城破,把年已86岁武帝囚禁,饥饿而死。侯景先立正德为帝,不久又把他缢杀,改立简文帝。连年在江东用兵,烧杀抢掠,长江下游地区受到极大破坏。

551年,侯景废简文帝,并用装满土的口袋把他压死,立萧栋为帝,旋度梁帝自立,改国号汉,建元开始。

552年5月26日(梁承圣元年四月十八日),梁将陈霸先、王僧辩攻破建康城,侯景逃亡时被部下所杀。

侯景之乱是中国历史上南朝期间由诸侯王发起的祸国殃民的事件。南朝的梁王朝君主梁武帝萧衍信奉佛教,广建寺庙佛塔,还出家同泰寺,要群臣用巨款为他赎身。迷恋于宗教的萧衍不事朝政,皇室招降纳叛成风。侯景之乱可以说是腐败政治的产物。侯景之乱历时长达三年零八个月,南朝士族遭到沉重打击,南方社会造成极大破坏,六朝古都建康“千里烟绝,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在此期间,国势大衰的南梁又相继遭到西魏和北齐的进攻,最终被南陈取代。

二、侯景文故事?

侯景(502年—552年),南北朝时期北魏怀朔镇(内蒙包头)人。在南梁叛反自立为帝,史称侯景之乱,后被南梁湘东王萧绎平定。侯景在逃命途中被部下所杀,尸身送至建康时被怒火中烧的复仇市民哄抢而食。

侯景最大的喜好就是杀人取乐,他每攻下一座城池第一件事就是屠城。攻取建康后,杀掉萧氏宗室二十多人,加上他们的家人那就不计其数。几乎杀光王、谢(秦朝王翦、晋朝谢安石后代)两个望族,导致“王谢堂前燕,飞入百姓家”。最后在逃命途中还亲自将自的两个幼子推入水中淹死,他特制了一种锉碓的杀人工具,可见其残忍歹毒到何种地步。侯景之乱,南北二朝的人口巨减,特别南梁从一千多万人口,骤至一百多万,可谓是“千里绝迹,人迹罕至。”

传说侯景是条狼转世,在七百多年前,梁武帝萧衍的祖先萧何在一次行军中,让侍卫射杀了狼群,并射断了一条狼王的后腿,狼王决心要报复。所以侯景是个跛子,并且脑后长有反骨,他先反北魏后又归附过东魏、西魏、南梁,也就是说他跟谁反谁。

三、侯景的谋士?

应该是王伟,陈留人。其祖先为略阳人。又言其父王略,仕魏为许昌令,因此居于颍川(《梁书》则载为陈留人)。南朝梁末谋士、诗人,侯景谋主。

王伟少有才学,通《周易》,初仕魏为侯景行台郎,待侯景叛而入梁,其依附侯景。侯景的表、启、书、檄,皆为其所制。侯景的规摹篡夺之事,也都是王伟的谋划。等到王伟被捉送往江陵,烹杀于市,百姓有遭其毒的人,皆割炙而食之。

四、侯景足迹的名言?

那萧衍有学问的英雄偏收了侯景

《木皮散人鼓词》

2

[唐]

杜甫

侯景未生擒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3

[唐]

韩愈

侯景九锡行可叹

《永贞行》

4

[宋]

方回

侯景归梁国欲危

《丁亥生日纪事五首》

5

[宋]

晁说之

侯景长驱走龙虎

《金陵二首》

犯阙过于侯景速

《上元前再金题南庄壁二首》

五、侯景怎么占领寿阳?

太清二年(公元548年)正月十二,南梁豫州刺史羊鸦仁因东魏军逐渐逼近,声称粮运不济,放弃悬瓠,回到义阳,殷州刺史羊思达也放弃项城逃走,悬瓠和项城重新落入东魏军之手。

萧衍知道后十分恼怒,严厉斥责羊鸦仁,羊鸦仁很害怕,便启奏萧衍申请宽限一段时期,将军队驻扎在淮水上游。

侯景战败后,不知道该去向何方。这时,鄱阳王萧范被任命为南豫州刺史,尚未上任,由监州事韦黯代理南豫州事务。

韦黯,韦叡之子,少习经史,擅文词,为人刚正不阿,却权变不足。

马头戍主刘神茂一向不被韦黯所喜,当听说侯景到来,便前去迎候。侯景问刘神茂道:“寿阳离这里路途不远,城池险要、坚固。我想要前往投奔,韦黯能接纳我吗?”

刘神茂回答道:“韦黯虽然占据着寿阳,但他只是监州官而已。如果您率兵到了寿阳近郊,他一定会出来迎接,趁此机会拘捕他,事情就可以成功。得到寿阳后,再找个合适的机会启奏陛下,陛下乐于看到大王前来归顺,一定不会责怪您的。”

侯景大喜,握住刘神茂的手道:“真是天助我也!”刘神茂又请求率领一百步骑做向导,他也由此成为侯景之乱的带路党。

正月二十夜,侯景来到寿阳城下。韦黯以为是盗贼前来,披上铠甲登上城墙。

侯景派麾下对韦黯道:“河南王侯景战败前来投奔此镇,赶快打开城门!”韦黯道:“我没有接到皇帝圣旨,不敢听从你的命令。”

侯景转过头看着刘神茂道:“大事不妙了。”刘神茂信誓旦旦道:“韦黯为人懦弱,且无智谋,可以劝说他改变主意。”

于是,侯景派寿阳人徐思玉进城拜见韦黯道:“河南王是朝廷所器重的人,现在他失利前来投奔你,怎能不接纳呢?”

韦黯坚持道:“我所接受的命令,只知守卫寿阳,河南王战败了,与我有什么相干!”徐思玉道:“朝廷赋予你统兵之权,你不肯打开城门,如果西魏军追来,河南王被西魏人所杀,你岂能独存!你还有什么脸面去见陛下?”半哄骗半威胁之下,韦黯居然改变了主意。

徐思玉出城禀报侯景,侯景高兴道:“救活我的人,正是你啊。”于是,徐思玉成了侯景的第二个带路党。

正月二十一,韦黯打开城门接纳侯景。入城后,侯景立即分派部下接管了四个城门,还斥责韦黯不马上接纳,要杀了他,然后又拍手放声大笑,摆出酒宴,尽情欢乐。

南梁朝廷听说侯景战败,但无人得知具体情况,有人传言:“侯景与他的将士全军覆没。”朝廷上下都为此而担忧。

这天,太子萧纲对侍中、太子詹事何敬容道:“淮北又有新消息了,侯景一定还活着,并不像人们所传说的那样。”何敬容却道:“侯景如果死了,那才是朝廷之福。”

萧纲大惊失色,问他为什么这么说,何敬容道:“侯景是个反复无常的叛臣,将会使国家大乱。”

随后,萧纲在玄圃亲自讲读《老子》、《庄子》,何敬容对学士吴孜道:“昔日,西晋崇尚玄妙、虚无之说,中原沦丧胡人、羯人之手。现在,太子步其后尘,江南恐怕也将成为胡人的天下!”

正如何敬容所言,如今的南梁和西晋颇有几分相似之处,不是崇佛就是尚道,甚至情况更为严重,是整个皇族都变得神神叨叨。

正月二十二,侯景派仪同三司于子悦飞马返回建康,将战败之事启奏朝廷,并自请革职贬官,萧衍下诏不许。侯景又请求为他补充财物和给养,萧衍因他刚刚战败,不忍心将他调动,让他继续坐镇寿阳。

正月二十三,萧衍正式下诏,以侯景为南豫州牧,原职依旧,萧范则被改为合州刺史,镇守合肥。

光禄大夫萧介上表进谏道:“臣窃闻侯景在涡阳败绩,单枪匹马前来归顺,陛下不反省他造成的灾难,又接纳了他。臣听说,恶人的秉性不会改变,他们的恶也如出一辙。吕布杀死丁原侍奉董卓,最终又杀死董卓成为叛贼。刘牢之反叛王恭归附晋朝,但又背叛晋朝制造事端。为什么呢?因为狼子野心,终究不会驯服,就像喂养老虎,一定会被老虎所吃。

侯景凭借凶狠与狡猾,受高欢的豢养和保护,身居高位独据一方。然而,高欢坟土未干,他就反叛了高氏,只是因为力量不足才逃奔关西,宇文泰没有收容他,又来投靠我们。陛下之所以接纳侯景,是为了像汉代那样设置属国、安顿降胡来对付匈奴,想让侯景对付东魏。但侯景既然亡师失地,那么他便只是边境上的一个平常之人,不值得如此厚待。

况且,他抛弃家国像脱鞋一样轻率,背弃国君、亲人像丢掉草芥一样容易,怎会懂得远慕圣德而来,做我们梁朝纯臣呢?他的所作所为昭然若揭。臣已经衰老,又受疾病侵扰,本不应干预朝政。但楚国令尹子囊在临死时,还叮嘱子庚修筑郢都城墙,不忘保护社稷;卫国史鱼将死之时,尚有让儿子置尸窗下进谏卫灵公之举。臣身为皇族遗老,怎敢忘记忠心!”

萧介,萧思话之孙,萧惠蒨之子,初仕南齐,任著作佐郎。南梁立国后,被授予太子舍人,后历任金部郎、吴县令、给事黄门侍郎、益州长史,累迁始兴太守。在任期间,刑宽政和,广施恩德于民。

萧衍非常赏识萧介的才华,每逢军国大事,必先向他征询方略,还对朱异道:“萧介,端右之才也。”中大同元年(公元546年),萧介以老病辞职,萧衍优诏不准,派仆射魏详诣府拜谒,后改职光禄大夫。

对于萧介的尽忠直言,萧衍虽然嘉赏他的忠心,却不能听从他的忠告,执意给自己挖坑。不久,目睹南梁乱局,萧介含恨而终。

六、侯景灭了多少世家?

侯景汇聚的流民军,从他本人到核心的异族部曲再到底层,都对以王、谢高门为首的士族势力有刻骨的仇恨。破城之后,自然是要把这股仇恨彻底的发泄出来。

王、谢高门在建康城破之后几乎被彻底屠灭,在这场侯景之乱过后,士族的黄金时代算是结束了。可以说,王、谢二族当时成为了几乎所有对于现存社会秩序不满集团的众矢之的,都欲杀之而后快。

其实这也难怪,从西晋乃至曹魏开始,他们享受顶级豪门的待遇已经数百年,吸取的民脂民膏无数,早已为人所不满。从深层次而言,则是士族阶层整体上已经腐化不堪,寒门崛起已经成为必然。

七、侯景之乱 历史教训?

侯景之乱后,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加剧了南弱北强的形势。

士族门阀在侯景之乱中不仅充分暴露了腐朽无能,而且受到了极其沉重的打击,从而大大加速了南朝士族的衰亡。

出身江南寒人的陈霸先趁势崛起,在乱后5年取代梁朝,建立陈朝。

北朝的两国尤其是西魏利用侯景之乱的机会吞并大片南朝土地,国力陡增,为隋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八、慕容绍宗侯景结局?

慕容绍宗最后是不想被敌人俘虏投水自尽了,而侯景最后是被部下杀死了。

慕容绍宗(501年-549年),东魏名将,鲜卑族。前燕太原王慕容恪之后,北魏恒州刺史慕容远之子。高欢死后,慕容绍宗击败反叛的侯景,大放异彩。549年,在围攻颍川城时,未免被敌军生擒,被迫投水而死。

南梁汉帝(侯景,公元503年-公元552年),字万景,出生于怀朔镇,侯标之子,乙羽周之孙。擅长骑射,自封为“宇宙大将军”,曾起兵进攻南梁,自立为皇帝,后被部下杀死。

九、永嘉之乱和侯景之乱?

永嘉之乱是发生在西晋时代的一个内乱事件,由居於中原的少数民族人发动。

西晋惠帝时,朝廷腐败,发生八王之乱。永兴元年(304年),匈奴贵族刘渊起兵於离石(今属山西省),国号汉(后来的前赵)。晋怀帝永嘉四年(310年),刘渊死,其子刘聪继立。

次年四月其将石勒歼晋军十馀万人於苦县宁平城(在今河南省鹿邑县),并俘杀太尉王衍等人。同年刘聪又遣大将呼延晏率兵攻洛阳,屡败晋军,前后歼灭三万余人。

六月呼延晏到达洛阳,刘曜等人带兵前来会合,攻破洛阳,纵容部下抢掠,俘虏怀帝,杀太子司马诠、宗室、官员及士兵百姓三万余人,并挖掘陵墓和焚毁宫殿,史称“永嘉之乱”。

大量人口为避战乱从中原迁往长江中下游,史称“衣冠南渡”。这为东晋偏安一隅作了预备,大量的侨州侨郡的设立,深刻地影响了东晋的政治面貌。同时,客观上促进了长江中下游经济的发展,中国古代经济中心进一步迁往南方。

一般认为,现代闽南人的始祖,大多是来自於此时期汉人大规模南迁入闽的中原人。

侯景之乱,又称太清之难,是指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侯景发动的武装叛乱事件。侯景本为东魏叛将,被梁武帝萧衍所收留,因对梁朝与东魏通好心怀不满,遂于548年以清君侧为名义在寿阳(今安徽寿县)起兵叛乱。

549年攻占梁朝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将梁武帝活活饿死,掌控梁朝军政大权。侯景起兵后相继拥立又废黜萧正德、萧纲(简文帝)和萧栋三个傀儡皇帝,最后于551年自立为帝,国号汉。

梁湘东王萧绎在肃清其他宗室势力后,派徐文盛、王僧辩讨伐侯景,战局逐渐扭转;驻守岭南的陈霸先北上与王僧辩会师,于552年收复建康。侯景乘船出逃,被部下杀死,叛乱终于平息。

侯景之乱后,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加剧了南弱北强的形势。士族门阀在侯景之乱中不仅充分暴露了腐朽无能,而且受到了极其沉重的打击,从而大大加速了南朝士族的衰亡。

出身江南寒人的陈霸先趁势崛起,在乱后5年取代梁朝,建立陈朝。北朝的两国尤其是西魏利用侯景之乱的机会吞并大片南朝土地,国力陡增,为隋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侯景仁这个名字好吗?

侯景仁命理测试分析简评:(荣俊) 资性英敏,才能奇特,克服傲慢,尚可成功。

寓意:资性英敏之口言刚毅数(中吉数)

诗曰:资性英敏有奇能,怪癖不和害前程,修身涵养与仁和.,奏功获得大运图。

基业:君臣、首领、福星、文昌、企业、时禄、技艺、财库、进田。

家庭:平和而谦虚者,家庭圆满,子孙昌盛。

健康:健康自在,“三才”善良者可望长寿。

含义:资性英敏,有独特的才能。慎重行事,自能成就大业而获成功。因其性情言语偏激,脾气古怪,与人交往欠谦虚,意气用事,傲慢无礼,恐弄吉反凶。慎戒之则吉。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删除
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链接地址:/jqr/210792.html

上一篇:返回栏目

相关文章

俄乌战争始末?

一、俄乌战争始末? 1、起因 2014年4月,乌克兰东南多个州地区,当地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亲俄势力在俄罗斯政府的煽动下爆发示威抗议运动,抗议乌克兰亲美势力政变推翻亚努科维奇政

机器人 2025-05-07 229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