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正文

思维有哪些特点

十九科技网 2025-07-02 10:10:45 66 °C

一、思维有哪些特点

思维的特点

1、概括性

概括指的是思维活动的速度、灵活迁移程度、广度和深度、创造程序等智力品质的基础。前苏联心理学家鲁宾斯坦认为:迁移就是概括。概括性越高,知识的系统性越强,迁移越灵活,那么一个人的智力和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应越发展。

2、间接性

间接性是思维凭借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的间接的反应。

(1)思维凭借着知识经验,能对没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及其属性或联系加以反映。例如,早起时发现院子里的地面湿了,房顶也湿了,就可以判定昨天晚上下雨了。

(2)思维凭借着知识经验,能对根本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及其属性进行反映。思维的间接性使人能够揭示不能感知的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3)思维凭借着知识经验,能在对现实事物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蔓延式的无止境的扩展。假设、想象和理解,都是通过这种思维的间接性作为基础的。例如,制定计划、预计未来,就是这方面的表现形式。思维的这种间接性,使思维能够反作用于实践,指导实践。

二、错觉及其表现有哪些?

错觉是歪曲的知觉,也就是把实际存在的事物被歪曲地感知为与实际事物完全不相符的事物。

常见的错觉包括:

(1)错视:如把挂在衣架上的大衣看成是躲在门后的人;一个安装在天花板上的吸顶灯看成是挂在天花板上的人头等。这都是错觉的例子。另外还有一种特殊的错觉是幻想性错觉,意思是病人把实际存在的事物,通过病人自己的主观想象作用,错误地感知为与原事物完全不同的一种形象,如病人把天上的彩云,通过想象感知为飞舞的仙女的形象;有的病人把墙上的裂纹,通过想象错误的感知为一些美丽的图案或张牙舞爪、面目狰狞的凶恶怪兽。

(2)除错视外,还有错味、错触、错嗅、错听和内感性错觉。

错觉常见于癔症、精神分型症、各种物质中毒所致精神疾病、脑器质性精神疾病以及伴有轻度意识障碍的病人。同时,错觉也能见于正常人,如幻想性错觉就可见于想象丰富的健康人,也可见于癔症、精神分裂症等;人在过度紧张、虚弱情况下也可以出现错觉。如通常说的杯弓蛇影、草木皆兵就是错觉;风声鹤唳就是错听;如一长期卧床不起的病人,将输液器看成是一条欲爬向病人的长蛇,这也是一个错视的例子。

错觉的应用在建筑学上比较常见

在建筑装修中,视错觉的应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我们很多时候可能为了产生特殊或更佳的效果,也可以是为了改善某种缺陷而利用视错觉。

矮中见高。这是在室内设计中最为常用的一种视错觉处理办法。方法就是把居室的共同空间中,其中一部分做上吊顶,而另一部分不做,那么没有吊顶的部分就会显得变“高”了。

虚中见实。通过条形或整幅的镜面玻璃,可以在一个实在空间里面制造出一个虚的空间,而虚的空间在视觉上,却是实的空间。这一种视错觉的利用,也是室内设计师常用的。

粗中见细。在实木地板或者玻化砖等光洁度比较高的材质边上,放置一些粗糙的材质,例如复古砖和鹅卵石,那么光洁的材质会越显得光洁无比。这就是对比下形成的视错觉。

曲中见直。一些建筑的天花板,往往并不是平的,弯曲度不是很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处理四条边附近的平直角,从而造成视觉上的整体平整度。

三、人的心理结构中自我的概念?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自我是心理结构最接近外部世界的部分,形成一个连贯的组织,并且控制着把兴奋排放到外部世界的道路。

它代表思考与理性,能够感知、判断尔后做出行动,它从本我分化而来,作为本我的的外部代表,在本我的指导下行动,选择满足本我要求的最佳路径。

——精神分析学派——江流月下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删除
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链接地址:/wlw/215053.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