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正文

ER模型中的基本单元格是

十九科技网 2025-08-01 23:57:10 52 °C

一、ER模型中的基本单元格是

ER全称为实体联系模型。在ER中,信息由实体、实体属性和实体联系三种概念单元来表示。我想你说的基本单元格是不是指的实体属性。

二、磁盘的系统文件类型有什么区别

1、NTFS文件格式和FAT32文件格式都支持单个分区大于2G;FAT16文件格式支持单个分区小于2G。

2、NTFS文件格式支持磁盘配额;FAT32文件格式和FAT16文件格式都不支持磁盘配额。

3、NTFS文件格式支持文件压缩(系统);FAT32文件格式和FAT16文件格式都不支持文件压缩(系统)。

4、NTFS文件格式支持EFS(encrypting file system)文件加密;FAT32文件格式和FAT16文件格式都不支持EFS 文件加密。

5、NTFS文件格式产生的磁盘碎片较少;FAT32文件格式产生的磁盘碎片适中;FAT16文件格式产生的磁盘碎片较多。

6、NTFS文件格式适合于大磁盘分区 ;FAT32文件格式适合于中小磁盘分区;FAT16文件格式适合于小与2G的磁盘分区。

7、操作系统对NTFS 文件格式的支持性:Win NT系统支持,Win 9x系统不支持

操作系统对FAT32文件格式的支持性: Win NT4.0不支持,Win 2000,Win xp,Win 98,Win me都支持

操作系统对FAT 文件格式的支持性: Win NT,Win 9x系统都支持

三、“OSI”是什么意思?全称是什么?

OSI是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的缩写,意为开放式系统互联。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OSI模型,该模型定义了不同计算机互联的标准,是设计和描述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基本框架。

OSI模型把网络通信的工作分为7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1.物理层(Physical Layer)

物理层是OSI分层结构体系中最重要、最基础的一层,它建立在传输媒介基础上,起建立、维护和取消物理连接作用,实现设备之间的物理接口。物理层只接收和发送一串比特(bit)流,不考虑信息的意义和信息结构。

2.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在物理层提供比特流服务的基础上,将比特信息封装成数据帧Frame,起到在物理层上建立、撤销、标识逻辑链接和链路复用以及差错校验等功能。通过使用接收系统的硬件地址或物理地址来寻址。

3.网络层(Network Layer)

网络层也称通信子网层,是高层协议之间的界面层,用于控制通信子网的操作,是通信子网与资源子网的接口。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通信的两个计算机之间可能会经过很多个数据链路,也可能还要经过很多通信子网。

4.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传输层建立在网络层和会话层之间,实质上它是网络体系结构中高低层之间衔接的一个接口层。用一个寻址机制来标识一个特定的应用程序(端口号)。传输层不仅是一个单独的结构层,它还是整个分层体系协议的核心,没有传输层整个分层协议就没有意义。

5.会话层(Session Layer)

这一层也可以称为会晤层或对话层,在会话层及以上的高层次中,数据传送的单位不再另外命名,统称为报文。会话层不参与具体的传输,它提供包括访问验证和会话管理在内的建立和维护应用之间通信的机制。如服务器验证用户登录便是由会话层完成的。

6.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

表示层向上对应用层提供服务,向下接收来自会话层的服务。表示层是为在应用过程之间传送的信息提供表示方法的服务,它关心的只是发出信息的语法与语义。

7.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网络应用层是通信用户之间的窗口,为用户提供网络管理、文件传输、事务处理等服务。其中包含了若干个独立的、用户通用的服务协议模块。网络应用层是OSI的最高层,为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提供专用的程序。

扩展资料:

1.人们可以很容易的讨论和学习协议的规范细节。

2.层间的标准接口方便了工程模块化。

3.创建了一个更好的互连环境。

4.降低了复杂度,使程序更容易修改,产品开发的速度更快。

5.每层利用紧邻的下层服务,更容易记住各层的功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DSI

四、物联网体系结构是什么?

物联网体系架构中,应用层是物联网的中间层,相当于人体的神经中枢和大脑,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实现两个端系统之间的数据透明传送。 

1、感知层。感知层是物联网的底层,主要解决物联网全面感知的核心能力。物联网上有大量的多种类型传感器,每个传感器都是唯一的信息源。物联网中的射频识别器、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等传感设备,可以识别和获取各类食物的数据信息,从而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控制。

2、网络层。网络层主要解决感知层所获得的长距离传输数据的问题。它是物联网的中间层,相当于人体的神经中枢和大脑,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实现两个端系统之间的数据透明传送。

3、应用层。物联网的应用层提供丰富的基于物联网的应用,是物联网与用户(包括人、组织和其他系统)的接口。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分别是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主要负责采集物理世界中的各种数据。它包括各种传感器、RFID标签和读卡器、摄像头等设备,它们可以识别物体、采集信息。传感器网关可以实现信息的汇聚,同时可运用通信网络技术使信息可以远距离传输,并顺利到达指定的应用系统中。

网络层:主要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网络层中的各种网络(如互联网、广电网、网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平台等)负责传递数据,然后进行数据处理,完成物联网的通信和数据传输功能。

应用层:这是物联网和用户的接口,它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应用层可以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控制和管理。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是分层的设计,每一层都有特定的功能和任务,实现数据的流动和信息的处理。这种分层结构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性能,同时方便后续的扩展和升级。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删除
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链接地址:/wlw/215700.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