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系统中的信息采集
在物联网系统中,信息采集设备主要包括传感器、智能控制器、数据采集通信节点以及无线网关。传感器负责检测环境中的各种物理量,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和压力等,并将这些物
基坑开挖深度超过2米时,必须在周边设置两道牢固的防护栏杆。
根据《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开挖深度超过2m的基坑周边必须安装防护栏杆。防护栏杆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防护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2m。
2.防护栏杆应由横杆及立杆组成。横杆应设2~3道,下杆离地高度宜为0.3
m~0.6m,上杆离地高度宜为1.2
m~1.5m;立杆间距不宜大于2.0m,立杆离坡边距离宜大于0.5m。
3.防护栏杆宜加挂密目安全网和挡脚板。安全网应自上而下封闭设置;挡脚板高度不应小于180mm,挡脚板下沿离地高度不应大于10mm。
4.防护栏杆应安装牢固,材料应有足够的强度。
扩展资料:
施工要点:
(1)基坑开挖时应遵循“土方分层开挖、垫层随挖随浇”的原则,其中在有支护的基坑开挖时应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
(2)基坑开挖时须结合边坡修护,在开挖一定深度后,应先修整好相应的土方开挖边坡,再进行下一层挖土。
(3)无法采用机械时应采用人工挖土,并适当放慢挖机的开挖速度,使人工挖土尽量能跟上挖机的速度,同时二者须错开时间和地点,以确保挖土安全,挖出的土方应及时装满运出。
(4)基坑开挖至坑底标高以上200~300mm时应暂停挖土,并进行人工修土,同时,施工时应严格执行开挖程序,且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一致,严禁超挖,以确保施工安全。
(5)深基坑开挖前,须进行基坑工程监测,即对支护结构、周围环境进行观察和监测,以准确了解土层的实际情况,及时对基坑周围环境采取有效保护,从而确保基坑工程的安全。
11、土方开挖应沿桩四周平均开挖,不得在一侧开挖,防止土层挤压工程桩,造成断桩。
12、土方开挖过程中工程桩四周留出30cm用人工开挖以防止挖掘机磁撞工程桩,造成断桩。
参考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因为雾是水蒸气
雾有三种定义:
1、凡是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千米时,气象学称这种天气现象为雾。
2、雾是接近地面的云。
3、雾是由悬浮在大气中微小液滴构成的气溶胶。(《环境监测》中的描述)
当空气容纳的水汽达到最大限度时,就达到了饱和。而气温愈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也愈多。1立方米的空气,气温在4℃时,最多能容纳的水汽量是6.36克;而气温是20℃时,1立方米的空气中最多可以含水汽量是17.30克。如果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多于一定温度条件下的饱和水汽量,多余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当足够多的水分子与空气中微小的灰尘颗粒结合在一起,同时水分子本身也会相互粘结,就变成小水滴或冰晶。空气中的水汽超过饱和量,凝结成水滴,这主要是气温降低造成的。这也是为什么秋冬早晨多雾的原因。
如果地面热量散失,温度下降,空气又相当潮湿,那么当它冷却到一定的程度时,空气中一部分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变成很多小水滴,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就形成了雾。它和云都是由于温度下降而造成的,雾实际上也可以说是靠近地面的云。
白天温度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但是到了夜间,温度下降了,空气中能容纳的水汽的能力减少了,因此,一部分水汽会凝结成为雾。特别在秋冬季节,由于夜长,而且出现无云风小的机会较多,地面散热较夏天更迅速,以致使地面温度急剧下降,这样就使得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容易在后半夜到早晨达到饱和而凝结成小水珠,形成雾。秋冬的清晨气温最低,便是雾最浓的时刻。
灰尘的成份包括:漂浮状尘埃、尘虫及排泄物、纤维、病菌、化学烟雾等,它们常期漂浮在室内空气中并被大量吸入或附干物表面,不仅对人员健康产生危害,而且削减室内电子设备和精美装修的使用寿命。
环境监测结果表明:空气污染指数取决于飘尘多少。飘尘学名叫“可吸入颗粒物”,指直径小于10微米(1微米等于千分之一毫米)的灰尘。这些飘尘也渗入我们工作、休憩和生活的室内空间,最可怕的是直径小于2 5微米的微尘,它能透过人的肺泡、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而且表面上经常聚集着各种有毒的物质和重金元素,不少物质能致癌。 现代都市人平均每昼夜中超过18小时在室内,而空气中含有:从外界带入的灰尘、细菌、病毒以及原本存于室内的污染微粒物,如室内微尘、厨房油烟、香烟烟雾、脱落毛发、家庭宠物的皮屑、纤维物中的有害物质、室内异味、细菌病毒等,大约超过2000种以上,微尘内更含有螨虫,室内空气的污染每天都在严重影响我们的健康,过敏性哮喘、全家感冒及其他呼吸道感染等等,都与室内空气劣质密切相关。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删除
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链接地址:/wlw/215809.html